如果您服用避孕药(口服避孕药),您可能会对它的便利性和可靠性感到满意。但您可能还是会对避孕药对健康有何影响、避孕药有何利弊以及是否有更新的避孕选择感到疑惑。
我可以使用避孕药来延迟或停止我的月经吗?
可以。避孕药曾经只有 21 天活性激素药加 7 天非活性片这一种包装。服用非活性药期间,会发生月经样出血。
如今,您有更多选择,从使用 24 天活性药和 4 天非活性药的方案,到全部为活性药的方案。
一些延长月经周期的方案是每天服用活性激素药,持续三个月,然后服用一周的非活性药或低剂量雌激素药。在那一周内您会出现月经样出血。其他延长月经周期的方案需要连续服用活性药一年,这样可以停止所有月经样出血。
连续方案或延长月经周期疗法有几个潜在的好处。它们可防止引起出血、痉挛、头痛和其他月经相关不适的激素变化。这样您就能在重要活动或旅行时避开经期。如果您因月经量过多而出现铁缺乏症,使用连续方案可以减少出血。
在连续方案或延长月经周期方案的最初几个月,经常会发生预料之外的出血和点滴出血。
我需要特殊的避孕药还是可以用普通的避孕药来停掉月经?
有些避孕药服用一次可以停经 3 个月或长达一年。但连续服用单相避孕药(即三周的活性药片中含有相同激素剂量的药片),也可能实现停经。如果想通过这些避孕药来停经,请不要服用非活性药片,而是立即开始服用一包新的避孕药。
如果我打算怀孕,停止服用避孕药后多久能受孕?
停药几周后,通常会再次开始排卵。
开始排卵后即有怀孕的可能。如果这发生在您停用避孕药的第一个周期,您可能根本不会出现月经。如果您有过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且未来月经,请进行妊娠测试。
停药后等待几个月再尝试怀孕是否有好处?
停药后立即怀孕不会增加流产或伤害胎儿的风险。避孕药中的激素不会留存在体内。
月经通常在停药几周后再次开始。但是,如果您服用避孕药之前月经稀少,那么停止服药后,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再次出现。可能几个月后才能恢复正常排卵周期。
停药后,如果没有准备好受孕,请考虑采取备用生育控制措施。
如果我停止服用避孕药但仍然不来月经怎么办?
如果您几个月没有月经,您可能出现了所谓的停药后闭经。避孕药可以防止您的身体产生与排卵和月经有关的激素。当您停止服用避孕药时,身体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再次开始分泌这些激素。
您的月经通常会在停服避孕药后 3 个月内恢复。但如果您通过服用避孕药来调节月经周期,月经则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恢复。
如果您在 3 个月内不来月经,请做一次妊娠测试,确定没有怀孕,然后去看医生。
如果我服用避孕药,妊娠测试结果会准确吗?
服用避孕药期间,您仍然可以从妊娠测试中获得准确的结果。妊娠测试主要测量血液或尿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这种与怀孕相关的激素。避孕药中的有效成分不会影响妊娠测试对系统中 HCG 水平的测量。
如果我在怀孕期间服用避孕药会怎么样?
如果您在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的情况下继续服用了避孕药,请勿担心。
尽管多年来这种事故时有发生,但几乎没有证据显示服用避孕药中的激素后会引起出生缺陷。一旦获知自己怀孕,就停止服用避孕药。
紧急避孕时能同时服用几种避孕药吗?
标准的雌激素-孕激素避孕药可能用于紧急避孕,但请向医生咨询正确的剂量和服药时间。
某些类型的药物专门用于在无避孕措施性行为后预防怀孕。这些药物有时也被称为事后避孕药。
事后避孕药含有左炔诺孕酮(Plan B One-Step、EContra One-Step 等)或醋酸乌利司他(ella、Logilia)。
左炔诺孕酮药物对任何年龄的人士都是非处方药。左炔诺孕酮药物在无避孕措施的性行为后应尽快服用,三天内服用效果最好。
醋酸乌利司他是非激素药物,只能通过处方获取。使用该药物时,在无避孕措施性行为后的五天内,服用一剂。
铜质宫内节育器(IUD)或含有 52 毫克左炔诺孕酮的 IUD 也可用于紧急避孕。理想情况下,这些 IUD 应在无避孕措施的性行为后的五天内由医生放置。
我的体重偏高会降低紧急避孕药的有效性吗?
如果您属于肥胖人群,即体重指数(BMI)为 30 或以上,紧急避孕的有效性可能会降低,尤其是在使用左炔诺孕酮的情况下。使用左炔诺孕酮进行紧急避孕后,您仍有可能怀孕。使用乌利司他时,BMI 的影响不大。使用 IUD 进行紧急避孕不受体重影响。
我服用避孕药几年了,想停止服药。可以在任何时间停药吗?或者应服用完已有药物?
就整体健康而言,停止服用避孕药后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化。停止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有些出血,这可能会导致月经周期改变。但您可以在任何时间停止服用避孕药。
在服用无活性药的一周期间,是否可以怀孕?
服用无活性药不会增加意外怀孕的风险。如果完全按指示服用避孕药,则避孕药在预防怀孕方面的有效性约为 99%。
但是,如果在一个周期内漏服一次或几次,则在该周期内可能会意外怀孕。为了安全起见,请使用备用避孕措施,例如避孕套,尤其是在一个周期中漏服几次药时。
避孕药会引起体重增长吗?
这种想法很常见。但研究显示,即使有,避孕药对体重的影响也很小。
不过,您体内可能会留存更多液体,这可能会使您感觉体重似乎有所增长,尤其在乳房、髋关节和大腿部位。避孕药中的雌激素确实会影响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变大,而不是增多。
避孕药对患癌风险有何影响?
多数数据显示,避孕药不会增加您的整体患癌风险。
科学证据表明,长时间使用避孕药会增大您患某些癌症的风险,比如宫颈癌,但停止使用避孕药后风险会下降。
关于乳腺癌的风险,研究结果是好坏参半。一些研究显示,使用避孕药与乳腺癌风险的轻微增加有关联,但风险非常低。但其他研究显示,乳腺癌风险没有显著增加。停用避孕药后,风险似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如果您有乳腺癌家族史,使用避孕药似乎不会增加风险。
避孕药可能会降低患其他类型癌症的风险,包括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结肠癌,而且这种好处可能在停止服用避孕药后仍持续多年。
避孕药会影响胆固醇水平吗?
避孕药可能会影响胆固醇水平。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所服用的药物类型及其所含雌激素或孕激素的浓度。雌激素含量较高的避孕药可能对整体胆固醇水平略有好处。但总的来说,变化并不显著,也不会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避孕药会影响血压吗?
避孕药会稍微增加您的血压。如果您服用避孕药,请定期检查血压。如果您已经患有高血压,请与您的医生讨论是否应考虑其他形式的节育措施。
服用避孕药时,血栓会带来什么风险?
如果您有血栓病史,即静脉血栓栓塞(VTE),或者如果您患血栓的风险较高,不建议使用含雌激素的复方激素避孕药、节育环或避孕贴。更好的选择是仅含孕激素的避孕方式,如口服避孕药或植入式避孕药(IUD 或屏障避孕法)。孕酮或黄体酮,也会增加血栓风险,但风险比雌激素低。
如果年龄超过 35 岁,是否可以继续服用避孕药?
如果您身体健康且不抽烟,可以在 35 岁后继续服用避孕药。
但如果您的年龄达到或超过 35 岁并且抽烟,则不建议服用避孕药,因为存在患心脏和血管(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此情况下,您需要先戒烟,然后才能继续安全地服用避孕药。
抗生素是否可能降低避孕药的功效?
抗生素不会影响避孕药的功效,但利福平(Rimactane)这种抗生素除外。利福平确实会降低避孕药阻止排卵的功效,但这种抗生素目前并未广泛使用。
May 10, 2023
- Combined hormonal birth control: Pill, patch, and ring.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https://www.acog.org/womens-health/faqs/combined-hormonal-birth-control-pill-patch-ring. Accessed March 31, 2021.
- Birth control.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consumers/free-publications-women/birth-control. Accessed April 1, 2021.
- FAQs for teens: Birth control.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https://www.acog.org/womens-health/faqs/birth-control. Accessed March 31, 2021.
-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Practice Bulletin No. 110: Noncontraceptive uses of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0; doi:10.1097/AOG.0b013e3181cb50b5. Reaffirmed 2020.
-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Practice Bulletin No. 206: Use of hormonal contraception in women with coexisting medical conditions.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9; doi:10.1097/AOG.0000000000003072.
-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Practice Bulletin No. 152: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5; doi:10.1097/AOG.0000000000001047. Reaffirmed 2019.
- Oral contraceptives and cancer risk.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hormones/oral-contraceptives-fact-sheet. Accessed April 1, 2021.
- Birth control methods. Office on Women's Health. https://www.womenshealth.gov/a-z-topics/birth-control-methods. Accessed April 1, 2021.
- Gallo MF, et al. Combination contraceptives: Effects on weight.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5; doi:10.1002/14651858.CD003987.pub5.
- Del Pup L, et al. Breast cancer risk of hormonal contraception: Counseling considering new evidence. Critical Reviews in Oncology/Hematology. 2019; doi:10.1016/j.critrevonc.2019.03.001.
- Hatcher RA, et al., eds.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COCs). In: Contraceptive Technology. 21st ed. Ayer Company Publishers; 2018.
- Roe A, et al. Combined estrogen-progestin contraception: Side effects and health concern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April 2, 2021.
- Allen RH. Combined estrogen-progestin contraceptives: Patient selection, counseling, and us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April 2, 2021.
- Pregnancy tests. Office on Women's Health. https://www.womenshealth.gov/a-z-topics/pregnancy-tests. Accessed April 2, 2021.
- Marnach ML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April 19, 2021.
- Curtis KM, et al. U.S. medical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contraceptive use, 2016. MMWR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 2016; doi:10.15585/mmwr.rr6503a1.
- Marnach ML, et al. Contraceptive challenges in women with common medical condition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2020; doi:10.1016/j.mayocp.2020.08.045.
- Turok D.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April 19, 2021.
- Summary chart of U.S. medical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contraceptive us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reproductivehealth/contraception/pdf/summary-chart-us-medical-eligibility-criteria_508tagged.pdf. Accessed April 16, 2021.
了解更多深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