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拔毛症,也称为拔毛障碍,是一种心理健康状况。这种状况的患者会频繁、反复地出现不可抗拒的冲动,需要拨除头发、眉毛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您可能试图抵制这种冲动,但却无能为力。拔毛症是“聚焦于躯体的重复行为障碍”这组状况中的一种。

从头皮上拔掉毛发往往会留下斑片状的秃斑。这可能会造成很多痛苦,并可能影响您的工作、学校生活和社交生活。您可能会竭尽全力隐藏毛发减少。

在一些人中,拔毛症可能是轻度的,并且可以控制。对于其他人来说,无意识或故意拔掉毛发的冲动在情感上难以控制。有些治疗方案可以帮助降低拔毛频率或完全停止拔毛。

症状

拔毛症的症状通常包括:

  • 有意或无意地反复拔掉毛发,通常从头皮、眉毛或睫毛上拔毛,但有时也从身体其他部位拔毛。拔毛部位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
  • 拔毛发前或在尝试抑制拔毛意图时,紧张感会增加。
  • 拔掉毛发后会感到愉悦或放松。
  • 显而易见的毛发减少,例如头皮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变短、稀疏或光秃。这可能包括睫毛或眉毛稀疏或缺失。
  • 拔除特定类型的毛发、每次拔除毛发时以相同方式采取相同步骤或以特定模式拔除毛发。
  • 咬、咀嚼或吃拔掉的毛发。
  • 玩拔掉的毛发,或用拔掉的毛发轻擦嘴唇或面部。
  • 反复尝试停止或减少拔毛发的行为,但都没有成功。
  • 因拔毛发而导致工作、学习或社交场合中产生大量压力或问题。

拔毛症通常还包括抓挠皮肤、咬指甲或咬嘴唇。拔除宠物毛发或是从娃娃或一些材料(衣服或毯子)上揪除毛线,有时可能是患病信号。拔除毛发通常是私下进行的。一次发病可能持续几秒到数小时。您可能会尝试向他人隐瞒您的病情。

对于拔毛症,拔毛可能是:

  • 无意识的。您可能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拔掉毛发。例如,当您无聊、读书或看电视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 有意的。您可能会故意拔掉毛发以缓解紧张或痛苦。您可能会制定特定的拔毛仪式,例如寻找合适的毛发。您可能会玩、咬或吃掉拔下来的毛发。

您可能会无意识和有意的拔毛,具体取决于当时的情况和心情。某些姿势或活动可能会触发拔毛行为,例如将头靠在手上或梳头。

拔毛症与情绪有关,包括:

  • 负面情绪。拔毛发可能是应对压力、焦虑、紧张、厌倦、孤独、极度疲倦或沮丧等负面或不舒服情绪的方式。
  • 积极情绪。您可能会发现拔掉毛发会让人感到满足并带来一些缓解。这导致您会继续通过拔毛来保持这些积极的情绪。

拔毛症是一种长期疾病。如果未接受治疗,其症状可在几周、几个月或几年内时有时无。另外,症状严重程度会随时间变化。例如,月经期间的激素变化可能会使某些女性的症状恶化。极少数情况下,拔毛行为会在开始后几年内就结束。

何时就医

如果不能停止拔毛,或者因此对自己的外貌而感到尴尬或羞愧,请咨询医务人员。拔毛症不仅仅是一种坏习惯,更是一种心理健康状况。该状况不经治疗是不太可能好转的。

病因

拔毛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像许多复杂的疾病一样,拔毛症可能是基因和后天因素共同导致的。

风险因素

以下这些因素会增加患拔毛症的风险:

  • 家族史。遗传学可能在拔毛症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如果您有近亲患有拔毛症,则您出现这种医疗状况的可能性也更大。
  • 健康状况。有些人可能存在使他们感觉不适的毛发或皮肤状况。这可能会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拔头发或抠头皮上。
  • 年龄。拔毛症通常发生在青少年早期或之前(最常见于 10 岁至 13 岁)。这常常是一个终身存在的问题。婴儿也可能出现拔毛行为,但通常是轻度的,且不需要治疗就会自行消失。
  • 其他心理健康状况。拔毛症可能伴有抑郁症、焦虑症或强迫症(OCD)等其他状况。
  • 压力。有些人面临过大压力时可能会患上拔毛症。
  • 环境。无聊、孤单和私密的环境常常会增加出现拔毛行为的可能性。

虽然接受拔毛症治疗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但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更愿意就医。在幼儿期,拔毛症在男孩和女孩中的发生率相似。

并发症

尽管看起来可能并不严重,但拔毛症可能对您的生活产生有害影响。并发症可能包括:

  • 情绪困扰。您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状况和毛发减少而感到沮丧、羞愧和尴尬。您可能会感觉自己无法抑制拔毛冲动。您可能会出现自卑、抑郁、焦虑以及酗酒或吸毒问题。
  • 社交生活和工作中出现问题。毛发减少可能会促使您回避社交活动、学习和工作机会。您可能会通过佩戴假发、染发、佩戴假睫毛来掩盖秃斑。您可能会避免亲密行为以隐藏您的病情。
  • 皮肤和头发损伤。不停拔除毛发可能在头皮或其他拔毛发区域导致瘢痕形成、造成感染及其他损伤。这会永久影响毛发的生长。
  • 毛球。吃头发会导致消化道中存在大团蓬乱毛球。经过几年时间,毛球可能导致减重、呕吐、肠梗阻甚至死亡。

Feb. 03, 2024
  1.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 I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TR. 5th ed.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22. https://dsm.psychiatryonline.org. Accessed. Dec. 30, 2022.
  2. Trichotillomania (hair-pulling disorder).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Version. 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psychiatric-disorders/obsessive-compulsive-and-related-disorders/trichotillomania. Accessed Jan. 3, 2023.
  3. Moritz S, et al. A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three self-help techniques to reduce 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s. Behavior Modification. 2022; doi:10.1177/01454455211010707.
  4. Baczynski C, et al. Pharmacotherapy for trichotillomania in adults.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2020; doi:10.1080/14656566.2020.1761324.
  5. Lee DK, et al. The potential of N-acetylcysteine for treatment of trichotillomania, excoriation disorder, onychophagia, and onychotillomania: An updated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doi:10.3390/ijerph19116370.
  6. Grant JE, et al. Prevalence, gender correlates, and co-morbidity of trichotillomania. Psychiatry Research. 2020; doi:10.1016/j.psychres.2020.112948.
  7. Woods DW, et al. Acceptance-enhanced behavior therapy for trichotillomania in adul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2022; doi:0.1016/j.brat.2022.104187.
  8. Torales J, et al. Hair-pulling disorder (trichotillomania): Etio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a nutshell. Dermatologic Therapy. 2021; doi:10.1111/dth.14366.
  9. Jafferany M, et al.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approach in trichotillomania (hair-pulling disorder). Dermatologic Therapy. 2020; doi:10.1111/dth.13622.
  10. Sawchuk CN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March 27, 2023.
  11. The TLC Foundation for 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s. https://www.bfrb.org/. Accessed March 28,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