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冻伤是指皮肤和底层组织受冻造成的损伤。冻伤的早期阶段(即冻疮)不会对皮肤造成永久性损伤。症状包括皮肤发冷和刺痛感,接着是麻木感和皮肤发炎或变色。随着冻伤的恶化,皮肤可能会变硬或变成蜡质。
在寒冷的大风天气中,裸露在外的皮肤最容易被冻伤,但有手套或其他衣物遮蔽的皮肤也可能受到影响。在别人告诉您之前,您可能不会意识到您已被冻伤。
您可以通过复温来治疗冻疮。所有其他冻伤都需要就医,因为其可能会对皮肤、肌肉、骨骼和其他组织造成永久性损害。
症状
冻伤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 起初感觉皮肤冰冷刺痛
- 麻木感
- 皮肤变色(呈红色、白色、蓝白色、灰黄色、紫色、棕色或灰白色,具体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正常肤色)
- 皮肤发硬或外观若蜡质
- 关节和肌肉僵硬导致的行动笨拙
- 严重情况下,伤部回暖后起水疱
冻伤最常见于手指、脚趾、鼻子、耳朵、脸颊和下巴。由于皮肤麻木,在别人告诉您之前,您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有冻伤。受累区域的变化在棕色或黑色皮肤上可能很难察觉。
冻伤分为几个阶段:
- 亚冻伤。亚冻伤是一种轻微的冻伤。持续暴露于低温导致受累区域麻木。皮肤回暖时,您可能会感到疼痛和刺痛。亚冻伤不会导致永久性皮肤损伤。
- 浅表冻伤。浅表冻伤会导致皮肤颜色轻微变化。皮肤可能开始感到温热,这是皮肤严重受累的迹象。如果您在这个阶段通过复温治疗冻伤,皮肤表面可能会出现斑驳。您可能感觉到刺痛、灼热和肿胀。对皮肤复温 12 到 36 小时后,可能会出现充满液体的水疱。
- 深度(严重)冻伤。随着冻伤的发展,受累部位可达皮肤所有皮层以及内层组织。皮肤会变成白色或蓝灰色,受伤部位会感觉不到寒冷、疼痛或不适。关节或肌肉可能无法动弹。复温后 24 至 48 小时会出现大水疱。随着组织的死亡,受累区域会变得又黑又硬。
何时就诊
如果被冻伤,请就医:
- 浅表或深层冻伤的体征和症状
- 冻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发炎或流脓加重
- 发热
- 不明原因的新症状
如果皮肤坚硬、冰凉、出现斑点,请寻求急救护理。
如果您怀疑自己失温,即身体散热速度比产热速度快,也请寻求紧急医疗救助。失温的体征和症状包括:
用温暖的毯子包裹失温患者,直到救援人员赶到。
在此期间您可以做什么
在等待紧急医疗救助或者等待就医时,您需要采取适当的自我护理措施,例如:
- 脱去湿衣服
- 保护患处不继续受冻
- 脚冻伤后不要行走
- 通过止痛药来减轻疼痛
病因
皮肤和皮下组织冻结时就会发生冻伤。暴露于寒冷天气是导致冻伤的最常见原因。但冻伤也可能因与冰、冷冻金属或非常冷的液体直接接触而引起。
导致冻伤的具体状况包括:
- 穿着的衣服不适合所处环境,例如,无法抵御寒冷、大风或潮湿的天气,或者衣服过紧。
- 在寒冷或大风天气的户外停留时间过久。当空气温度降至零下 15 ℃(5 ℉)以下时,即使风速较小,冻伤的风险也会增加。在零下 27 ℃(零下 16.6 ℉)的寒风中,皮肤暴露在空气中不到 30 分钟便会发生冻伤。
风险因素
以下因素会增加冻伤的风险:
- 影响您对寒冷的感觉或反应能力的医疗状况,如脱水、出汗过多、疲惫、糖尿病和四肢血流不畅
- 酒精或药物使用
- 吸烟
- 恐惧、恐慌或影响您判断力的心理疾病
- 既往冻伤史
- 婴儿和老年人风险较高,因为他们可能更难产生和保持体温
- 身处氧气较少的高海拔地区
并发症
冻伤的并发症包括:
- 对寒冷的敏感性增加
- 再次发生冻伤的风险增加
- 患处长期麻木
- 出汗过多(多汗症)
- 皮肤颜色改变
- 指(趾)甲变化或脱落
- 关节僵硬(冻伤性关节炎)
- 儿童的生长发育问题(如果冻伤破坏了骨骼生长板)
- 感染
- 破伤风
- 坏疽,即患处血流中断导致的组织腐烂和死亡,可能导致需要截肢
- 失温
预防
冻伤是可以预防的。以下是帮助您保持安全和温暖的小贴士。
- 在寒冷、潮湿或刮风的天气里限制待在户外的时间。注意天气预报和风寒读数。在非常寒冷、多风的天气,裸露的皮肤可能在几分钟内形成冻伤。
- 穿上几件宽松暖和的衣服。各件衣服之间的空气起到了御寒的作用。穿防风防水的外衣,以对抗风、雪、雨天气。选择能吸走皮肤上水分的内衣。尽快更换湿衣服,特别是手套、帽子和袜子。
- 戴上完全遮住耳朵的帽子或发带。最好的御寒头饰采用厚重的羊毛或防风材料。
- 戴连指手套而非分指手套。连指手套可提供更好的保护。或者在较厚重的分指手套或连指手套内塞入由灯芯材料(如聚丙烯)制成的薄手套内胆。
- 穿着合脚、吸水且保温的袜子和鞋垫。也可以试试暖手器和暖脚器。确保暖脚器不会使靴子变得太紧,以免限制血液流动。
- 注意冻伤体征。冻伤的早期体征包括肤色改变、刺痛和麻木感。如果您注意到冻伤的体征,请寻找并前往温暖的地方。
- 做好保护自己的计划。在寒冷天气里旅行时,备齐应急物资和保暖衣物,以防被困。如果您将到偏远地区,告诉别人您的路线和预计返回日期。
- 如果您计划在寒冷的天气外出,请勿饮酒。酒精饮料会让人体更快散热。
- 饮食均衡,并保持适量饮水。即使在寒冷天气里出门前这样做也可以帮您保持温暖。
- 保持运动。运动可以让血液流动,帮您保持温暖,但不要运动到精疲力竭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