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发热是指体温暂时升高。这是身体免疫系统整体反应的一部分。发热通常由感染引起。
对于大多数儿童和成人,发热可能令人不舒服。但通常不需要担心。然而,对于婴儿,即使是低烧也可能意味着存在严重感染。
发热通常在几天内消失。一些非处方药可降低发热。但如果不会引起不适,您不一定需要治疗发热。
症状
体温因人而异,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也略有不同。传统上,平均体温定义为 98.6 F(37 C)。如果口腔体温计测得的温度(口腔温度)达到 100 F(37.8 C)或更高,通常被视为发热。
根据引起发热的原因,其他的发热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
- 出汗
- 寒战和战栗
- 头痛
- 肌肉酸痛
- 食欲不振
- 易激惹
- 脱水
- 全身性虚弱
测量体温
测量体温的体温计有很多种,例如口腔、直肠、耳(鼓膜)和前额(颞动脉)体温计。
一般来说,口腔和直肠体温计测量的核心体温最准确。耳或前额体温计虽然方便,但测量的体温不太准确。
对婴幼儿来说,如果可行,直肠温度更为准确。将体温告知医务人员时,请同时给出读数和所用的体温计类型。
何时就诊
发热本身可能无需担心或就医。但有些情况下,出于宝宝、孩子或您自身的考虑,应当就医。
婴幼儿
婴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特别让人担忧。如果宝宝符合以下情况,请致电宝宝的医护人员:
- 不到 3 个月大,直肠温度为 100.4 F(38 C)或更高。
- 3 至 6 个月大,直肠温度高于 102 F(38.9 C),或者温度虽然没有这么高但似乎特别易受刺激、精神不振或严重不适。
- 7 至 24 个月大,直肠温度高于 102 F(38.9 C)超过一天,但没有其他症状。如果孩子还有流鼻涕、咳嗽或腹泻等其他体征和症状,则可能要尽快就医。
儿童
如果孩子只是发热但仍有反应,则可能不用担忧。这表示孩子和您有眼神交流,对您的面部表情和声音有反应。可能还会正常饮水和玩耍。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致电孩子的医护人员:
- 精神萎靡、意识模糊或是与您很少有眼神交流。
- 易怒、反复呕吐、剧烈头痛、咽喉疼痛、胃痛,或者有其他导致严重不适的症状。
- 被留在闷热车中后出现发热。请立即就医。
- 持续发热超过三天。
- 与发热相关的癫痫发作。如果癫痫发作持续超过五分钟,或孩子没有很快恢复清醒,请致电 911。
向医务人员咨询如何处理特殊情况,例如孩子有免疫系统问题或此前有其他疾病。
成人
如果您的体温达到 103 F(39.4 C)或更高,请就医。如果发热伴随以下任意体征或症状,请立即就医:
- 剧烈头痛
- 皮疹
- 对强光异常敏感
- 头部前倾时会落枕和疼痛
- 意识模糊、行为古怪或言语异常
- 持续呕吐
- 呼吸困难或胸部疼痛
- 腹痛
- 排尿时疼痛
- 惊厥或癫痫发作
病因
正常体温即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大脑中有一个被称为“下丘脑”的区域(即您身体的“恒温器”)负责监控这一平衡。即使您很健康,您的体温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也会略有不同。早晨可能较低,下午晚些时候和傍晚可能较高。
当您的免疫系统对疾病做出响应时,下丘脑可能会将您的体温调高。这会促使一些复杂的过程产生更多热量并限制热量散失。您可能出现战栗,这是身体产生热量的一种方式。当您因感到寒冷而将自己裹在毛毯中时,就是在帮助身体保留热量。
与流感等常见病毒感染有关的低于 40 C(104 F)的发热可帮助免疫系统对抗疾病,并且通常是无害的。
导致发热或体温升高的原因可能有:
- 病毒感染
- 细菌感染
- 热衰竭
- 特定的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 — 关节内膜(滑膜)发炎
- 癌性(恶性)肿瘤
- 一些药物,如抗生素和用于治疗高血压或癫痫发作的药物
- 一些免疫接种,如白喉、破伤风和无细胞百日咳(DTaP)、肺炎球菌或新冠疫苗
并发症
6 个月至 5 岁大的儿童在发热期间出现癫痫发作(热性惊厥)的风险较高。约三分之一出现过热性惊厥的儿童会再次发作,这种情况最常发生于前次发作的 12 个月内。
热性惊厥可能导致意识丧失、身体两侧肢体出现颤动、翻白眼或身体僵硬。虽然这会令父母担心,但绝大多数热性惊厥不会带来长期影响。
如果癫痫发作:
- 让您的孩子在地板或地面上侧卧或趴卧
- 将您孩子身边的任何尖锐物品移走
- 松开紧身衣物
- 抱住孩子以防止受伤
- 请勿在孩子嘴里放任何东西或试图阻止癫痫发作
- 如果癫痫发作超过 5 分钟或您的孩子在癫痫发作后并未恢复,请拨打 911 或当地急救电话
- 如果这是您孩子首次出现热性惊厥,请前往急诊室或寻求紧急护理服务。
如果您的孩子无需急救护理,请尽快前往医务人员处接受进一步评估。
预防
您可能要尽量避免罹患传染病,以预防发热。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建议:
- 接种疫苗,例如推荐接种流感和 COVID-19 等疫苗,以预防传染病。
- 遵守公共卫生相关指南,例如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
- 勤洗手,同时也教导孩子勤洗手,尤其是在用餐前、如厕后、前往人群密集地点或者接触患者后、抚摸动物后以及乘坐公共交通期间。
- 教导孩子如何彻底洗手,双手的手心和手背均要抹上肥皂,然后在流水下冲洗干净。
- 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以应对没有肥皂和清水的情况。
- 尽量避免用手触摸鼻子、嘴巴或眼睛,因为这些部位是病毒和细菌入侵人体并引起感染的主要途径。
- 咳嗽时遮挡嘴巴,打喷嚏时遮挡鼻子,并教导孩子也这样做。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远离他人,同时用肘部遮挡口鼻,以免散播病菌。
- 避免与孩子共用水杯、水瓶和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