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大便失禁是指意外排出固体或液体粪便。当一个人突然有排便的冲动而无法及时去厕所时,可能会发生大便失禁。此外,当一个人感觉不到需要排便时,粪便可能会漏出。
导致大便失禁的常见原因包括腹泻、便秘和肌肉或神经损伤。大便失禁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或正常日常活动能力。它通常会引起困窘或情绪压力。
人们通常回避诊断和治疗,因为这种状况难以与医疗护理专业人员讨论。通过治疗可改善大便失禁和总体生活质量。
大便失禁也可被称为排便失禁或意外肠漏。
症状
主要症状是无法控制排便。在患导致腹泻的短期疾病期间,就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对一些人来说,大便失禁是一种持续的状况。
大便失禁可分为两类:
- 急迫性尿失禁是突如其来的排便冲动,但又无法控制这种冲动。可能会突然需要排便,以至于无法及时去厕所。
- 被动性失禁是指在人没有意识到需要排便时就排便。患者可能感觉不到直肠中充满粪便。
大便失禁也可能是人放屁时粪便漏出。
何时就诊
如果您或孩子出现大便失禁,请到医疗护理专业人员处就诊。如果大便失禁符合以下条件,这一点尤其重要:
- 经常发生。
- 导致情绪困扰。
- 影响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
- 导致您无法与家人和朋友相处。
人们通常会不好意思讨论大便失禁。但是,您越早接受评估,症状就会越快得到缓解。
病因
许多人的大便失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可能包括:
腹泻和便秘。 非常软和非常硬的大便都可导致大便失禁。问题包括:
- 稀便或水样便会快速填满直肠,而且难以憋住。
- 大块的坚硬粪便会堵塞直肠,导致较软的粪便从其周围渗漏。
肌肉受损或力量减弱。 肛门、直肠和盆底的肌肉控制憋住和排出大便的能力。肌肉受损或无力可能会导致大便失禁。可能削弱或损伤肌肉的状况包括:
- 阴道分娩时损伤,尤其是使用产钳造成的损伤。
- 分娩时阴道的手术切口(称为会阴切开术)。
- 意外事故、手术或放射疗法所致损伤。
- 年龄相关性肌肉削弱。
神经系统疾病。 损伤或疾病可能会影响肛门、直肠或骨盆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影响患者对排便需求的意识。这些状况可能包括:
- 脑部疾病,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失智、卒中或脑瘫。
- 影响神经功能的长期疾病,例如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
- 脊髓损伤或肿瘤。
- 手术期间神经损伤。
肛门或直肠的身体问题。 肛门或直肠的异常生理变化可导致大便失禁。其中包括:
- 直肠瘢痕形成或炎症(损伤或长期疾病所致)可影响直肠储存粪便的能力。
- 直肠通过肛门脱落(称为直肠脱垂)。
- 痔疮可能会阻碍肛门肌肉的闭合。
- 直肠膨出进入阴道(也称为直肠膨出)。
风险因素
很多因素可能会增加发生大便失禁的风险,包括:
- 年龄。 大便失禁更常见于 65 岁以上的成人。
- 性别。 大便失禁更常见于女性,可能是因为分娩过程中的受伤。绝经期激素治疗也可能增加大便失禁的风险。
- 消化系统疾病。 影响肠道的长期疾病会增加大便失禁的风险。其中包括:
- 炎性肠病,例如克罗恩病。
- 肠易激综合征。
- 乳糜泻。
- 心智失能。 心智失能或者失智可能影响患者计划使用卫生间或意识到需要使用卫生间的能力。
- 身体残疾。 身体失能或行动能力受限可能导致难以及时如厕。造成身体失能的损伤可能导致神经或肌肉损伤,从而增加大便失禁的风险。
- 生活方式因素。 增加失禁风险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超重、不运动、抽烟以及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
并发症
大便失禁的并发症可能包括:
- 情绪困扰。 许多人对大便失禁感到尴尬。他们经常感到焦虑或抑郁。他们可能会试图隐藏问题,避免社交场合。
- 组织刺激。 肛门周围的皮肤脆弱敏感。反复接触粪便会导致疼痛和瘙痒。直肠组织可能会出现疮口(溃疡)。
预防
大便失禁或许有可能被改善或预防,具体视病因而定。以下措施可能会有所帮助:
- 减少便秘。 多运动,多吃高纤维食物,以及饮用足量液体。
- 控制腹泻。 避免摄入可能使腹泻加重的食物或饮料,例如含咖啡因饮料、酒精、乳品和脂肪食品。
- 不要过度用力。 排便时用力最终可能会削弱肛门括约肌或损伤神经。